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 
微信号xunren199

本站公告

    警告:切记不要相信来自手机短信/QQ微信等关于找到失踪者要求打款的信息,如遭到骚扰请联系我们或直接拨打110

逃离乡村教育的不只是青年
2015-05-24

 最近,读了《中国青年报》刊发的报道《农村青年用脚投票逃离乡村教育》,深有同感。我的家乡在广西百色的山里,最近回乡,发现乡村学校在办学条件越来越好的同时,内在却越来越空虚,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,乡村教育的吸引力都在大大削减。

  客观地说,和30多年前我小时候相比,乡村教育还是有很大进步的。首先,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大大改善了。一位当小学副校长的亲戚告诉我,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,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被大力推进,我们县1990年之前修建的教学楼,几乎都已按照抗震要求重建或改建。其次,学生受教育的机会也多了,我上大学的1993年,我们整个镇只有两名大学生,而2014年,仅考上北京院校的本镇学生,就有4个。

  但与此同时,教师的社会地位却降低了,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减弱了,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迷茫了。

  在我小时候,教师还是个令人尊敬的职业。上世纪80年代末,我初中毕业时,师范院校是成绩较好学生的优先选择。我的初中同学里有超过20%就读师范学校,从事教师职业。但是今天,我那些当老师的同学,有超过20%已经改行了。

  听这些老同学讲,乡村学校很难招聘到新教师,现有教师队伍年龄偏大,其中一些人还主动放弃教职另谋生路。我的一位教龄超20年的学长,凭着对事业的热爱一直坚守在小学教师岗位上,却表示子女如想去当老师,宁愿与其断绝关系。

  我这次回乡接触的老师,既有校长也有普通教师,既有中小学老师也有幼儿园老师,他们普遍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悲观。

 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,教师的收入处于社会中等偏下的水平。近年我的家乡县域经济发展较快,教师收入不仅低于政府官员,更远低于新农民。

  发展空间小是另外一个原因。以小学教师为例,晋升到高级教师就到顶了,工资收入增长缓慢。相比之下,公务员的晋升空间要大得多。因此一些老师拿教师职业当跳板,瞄准公务员职位,随时准备参加招考。

  现有教师流失,新教师又招不到,所以如今家乡学校教师严重不足,在职教师课业压力大。在一位学长任职的乡村小学,学生有318人,教师仅8人,师生比例远低于政策要求的1∶19。一些班级的课程无固定任课老师,上课不得不临时抓丁拉夫。

  再者,教育行政系统的腐败、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不公、学生学习风气的恶化,也导致教师深感无力,对职业的未来缺乏信心。

  对教师没有吸引力的学校,对学生自然也缺乏吸引力。在乡村,优质学生、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,都往县镇以上学校集中,留下的多为“问题学生”。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中,吸烟、喝酒、打架、早恋等现象较为普遍,学习风气较差。一些学生早早辍学,经商或外出打工。

  生源少了,乡村教学点撤并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。我们县的中小学,县城“挤”、乡镇“满”、农村“空”的问题很突出,而政府的对策是新建、扩建县镇中心学校,与均衡办学的要求并不一致。

  不过,乡村的师生及学生家长对集中办学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大的不满。某村教学点的一位老师告诉我,集中办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好处。就近入学,学校设备差,老师待遇低,学生见识少。集中办学的坏处是家长负担大,因为家长要承担孩子的住宿费和从村里到城镇的交通费。

  集中办学也能折射出家庭教育关系的变迁。农村的父母忙于赚钱,把孩子过早地推向了社会。有一个教学点,有个学期大约90%的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,留守儿童处于缺乏父母教养的状态,所以一些有经济条件的家长,希望孩子寄宿在中心学校,能把孩子管好。

  乡村教育缺乏吸引力还有一个深层原因,就是教育之于乡村的价值何在。

  一个在家乡工作的朋友,曾直言不讳地说:你们脑子比我聪明,书读得比我多,但没多大用,收入不见得有我多,生活未必比我好……

  他的话有偏颇之处,但反映出了读书无用论在乡村蔓延的现实。也戳中了我们这些去远方求学乡村孩子的痛处:我们的所学,给乡村带来了什么?这个问题很难回答。

  在乡村,知识的更新主要有三种途径:一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科学知识;二是务农及外出打工获得经验知识;三是使用媒体(如图书、互联网)获取知识。

  正如经济学家朱锡庆所言,几亿农民在打工过程中,在城市尤其在工厂中实现了快速大规模的知识更新。这样的知识更新效果,可能已经超过了正规教育的价值。乡村家庭从打工获得的收益,表面看上去也超过了教育投资的收益。

  而从乡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很少有回农村工作的,他们的教育成果并未直接明显惠及乡村,反而可能耗尽家财。而这些农村大学生在城市也多为工薪阶层,一些当年学习一般在家乡发展的,反而权倾一时,富甲一方。再有,近年农村经济的发展,似乎都是中央政策及农民勤劳的结果,似乎与知识的多寡无关,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乡村教育价值的评价。

   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